找到相关内容150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唐代文学与佛教、道教

    《赠李颀》、《李居士山居》写炼丹;《送高道弟耽归临淮作》、《送张道士归山》写修炼。如此等等,他所谓“好道”,实际是佛、道相通的。“诗仙”李白崇道众所周知,但如说:“庄、屈实二,不可以并,并之以为...到文学领域,汤用彤指出:  溯两晋佛教隆盛以后,士大夫与佛教之关系  约有三事:一为玄理之契合,一为文字之因缘,一为  死生之恐惧。田这里“生死之恐惧”属于信仰、观念层面,但被列在最后;第一位“玄理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3565924.html
  • 人间佛教与佛教的现代发展

    王夫之传统,“有志于用世,而耻于无用之学”(《述学》别录,《与朱武曹书》);、魏源更大声疾呼:读书是为了经世致用,探世变者,圣之至也。   纵览儒学的历史发展,先秦至...人生这一主题,如果离开了人生这一主题,也许就不再成其为佛教了。例如,小乘佛教注重自我解脱,以了为终的,但其所要度脱的,是人生,问题只在于它仅仅局限于个体之人生罢了;大乘佛教把范围扩大了,把境界提高了,...

    赖永海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5266169.html
  • 佛教史话(2)

    憨璞性聪,净土宗的省庵实贤、彻悟际醒。杰出的居士也很多,其中如皈依禅宗的宋世隆、毕紫岚;皈依净土的周安士(梦颜)、彭际清;以及郑学川、、魏源、谭嗣同、杨文会及梁启超、章太炎、丁福保、蒋维乔等佛教学者...该宗以《大日经》、《金刚顶经》为根本经典,主要教义为胎藏界、金刚界两部曼荼罗所代表大日如来智德显现的宇宙万有之说;另以一切万法的六大本体,四曼相大,三密用大,阐明本具足如来德性,当身即是大日觉位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968742.html
  • 集合教学政三界学术力量,卓有成效地发展佛学研究

    ,从、魏源、王韬到康有为、谭嗣同、梁启超、章太炎,再到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都在佛教中发现积极的思想内容,发现了匡正社会人心,以至再造天地的伟大思想力量。   但现代潮流和它影响的社会风气...研究方面可以说是人才济济,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学者,都为近现代佛学研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。佛学研究经过差不多30年的冷清甚至萧条、凌夷,1980年代以来,在中国大陆一直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,保持着强劲的...

    宋立道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4869768.html
  • 救国、宗教抑哲学?──梁启超早年的佛学观及其转折(1891--1912)

    佛书所言感到豁然解脱的兴味。如在仕途不如意后,适逢母丧,心绪不宁,于是拜江沅为师,习佛修行;谭嗣同少年于家中志愿不得伸展,一八九六年移居金陵,复遭遇种种困厄之事,适杨仁山透过日籍友人南条文雄为...氏在国内进行政治活动期间(1912.10─1918.10);第四段是梁氏欧游回国后一直到其去世为止(1918,11─1929)。其中以第二段和第四段梁氏的佛学作品最多,[9]也最有研究价值。故本文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5970836.html
  • 王雷泉:佛教教育的目的、方法及前瞻

    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 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() ...:“予,士也。予之所事,承先待后之事也。释迦以至道救世,承其后者事乃在于流通。迦叶、阿难,结集流通;龙树、无著,阐发流通;罗什、玄奘,翻译流通。宋开宝雕版于益州,至予师杨仁山先生刻藏于金陵,为刊刻...

    王雷泉 ( 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2773263.html
  • 葛兆光:中国(大陆)宗教史研究的百年回顾

    路而来,是士人对嘉、道而还国势危急、人心惶慌的反应,并且具体论述了佛学复兴的源头,但是他的这一思路显然有两个先行的假设,一个来自梁启超关于公羊学派好佛促使居士佛学的兴起的判断,把彭绍升、、魏源与...你轻谈","因为社会的来源既未认清,思想的发生无从说起",见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的序言,科学出版社,1956;而李季在《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批判》中则批评胡适不从阶级着眼、不从社会基础入手,不从...

    葛兆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237842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

    的兴起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以及历史的必然。   首开其端的当然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的先驱杨文会居士。虽然在此之前,亦有著名的彭绍升居士,以理学而兼通释典,志在四方,行在《梵网》,深得、魏源及俞樾... 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——李向平   中国佛教汉至清,已形成其自有的传统,已自成一周期性的历史过程。如欲再获发展,必定要契应时代,转换传统。中国佛教晚清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4082384.html
  • 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

    雄辩地说明了:佛教思想给予儒家学说的影响,是多么地深刻!佛教思想的这种影响,一直延续到近代(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些名家,以至康有为、章太炎等人,都没有能够摆脱佛教思想的影响)。我们不妨这样说:...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   郭朋   一   佛教,两汉之际传入中国,迄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。在这漫长的历史行程中,佛教大体上经历了如下的几个阶段:   在汉代,佛教初来乍到,人地两生,它既对...

    郭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9500784780.html
  • 浙江寺观藏书考

    ,易印刷,便流通,是佛教刊印的一大改革。《嘉兴藏》也是现存佛典中极其重要的一种,特别是它的“续藏”“又续藏”部分,收有宋元明清四代禅僧语录、文集、杂著等260余种,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。清《己亥...唐代楼颖《善慧大士传录》记载,大士名翕,字玄风,东阳郡人,梁武帝普通元年(520年)结庵于云黄山下,双梼树间,号“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”,双林寺名及大士称号由此而得。傅大士曾在此“造五时经典千有余...

    刘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3490752.html